共和国同龄人——4代15人,一个中医世家的坚守与奋斗

2019-10-11
朱婉华

1949年1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继承人,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劳动模范,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为南通良春中医医院院长、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共和国同龄人

国庆七天假日,朱婉华给自己排了5个全天门诊。2日中午值班之余,她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节前医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活动上与病友联欢时的图文。联欢现场,病友们发自内心对祖国的爱、对医护人员的感激,让她感动得饱含热泪:“你们的新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医生的意义。”

137_看图王.jpg

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特别是在慢性病疑难病中的治疗作用,让更多的人收获健康、收获幸福。从国医大师朱良春开始,“朱家军”初心不改,70年守护健康不辍,家与国共成长。

2006年朱家军合影_看图王.jpg

朱良春子女7人,其中5人行医,加上儿媳、女婿及孙辈,从事与中医药相关职业者迄今为15人。作为第五个孩子,朱婉华成为朱家中医第二代传承人之一,并在老先生2015年仙逝后扛起“朱家军”的大旗,缘于其坚毅果敢的性格,不轻易认输,且敢说敢做。对子女向来吝于夸赞的朱良春生前就曾这样评价:“我觉得一个现代中医人的性情、见地、勇气在她身上都能找到,她做得还不错。”

父亲于朱婉华,是名副其实的领路人。

89_看图王.jpg


1969年,高中毕业一年后,朱婉华到海门江心沙农场当了4年插队知青。后来农场医院抽调知青去学医,朱婉华被选中。“当时,父亲叫我先去学西医,然后再学中医。”

听从父亲的建议,朱婉华从西医入门、继而“西学中”,直至1978年调入南通市中医院,正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从上世纪80年代起,她相继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研发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益肾蠲痹丸”,转让两家药厂生产。1991年朱婉华成为南通市首批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当年同一批入选的,包括后来成长为儿童教育家的李吉林、国家级名老中医邵荣世等。回忆那段岁月,朱婉华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完全得益于对父亲学术的传承。


微信图片_20191011093819.jpg

微信图片_20191011092804.jpg


同样是在父亲的支持下,1992年,朱婉华辞去公职,创办了我国首家名老中医自办的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现为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之最”荣誉称号,“以更好地总结父亲的临床经验,嘉惠病人”。创业之初,诸事烦难,所谓的研究所,不过是市区桃坞路上租住的四间平房。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父女俩带领七八位退休的医务人员,以精湛的医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1995年,朱婉华又租赁了南通制药厂车间组建制剂室,以父亲的学术经验为依托,主持研发了21种制剂,为专病用药、专科建设奠定基础。研究所创办10周年之际,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给朱良春写来贺信,给予朱婉华这个后辈高度评价:“生女当如朱婉华”。

微信图片_20191011093044_副本_副本.jpg

2006年,朱婉华又开始“二次创业”,作为江苏省第一所设地市级中医专科医院,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后更为南通良春中医医院)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因为只有办医院,可以做系统全程临床观察,有助于对老先生学术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好的传承,也能够造福更多的病人。”朱婉华这样描述创建医院的初衷。

10_看图王.jpg

建院之初,良春中医医院即以风湿病科、肿瘤科、康复养生科为特色,第二年即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第一家)。这些年,朱婉华率领团队斩获各类科技成果进步奖1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医院也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二级中医医院,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多家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中医重点专科暨全国痛风协作组组长单位、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肿瘤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让朱婉华最自豪的,是对中医的坚守:“我们临床上坚持中医中药治疗,占比达到95%以上,远远超过国家对中医经典科室建设的要求。”

3_看图王.jpg

如今,作为曾任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的朱婉华除了临床与科研,她最大的精力用在培养新人和为了中医发展奔走、疾呼上,为中医药传承不遗余力。“坚守中医,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不受任何的干扰。我经常跟年轻医生讲,学中医虽然艰苦一些,收入相对低,但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耐得住苦读。我不能保证大家大富大贵,但能保证大家仁心仁术,做到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对得起天地和自己的良心。到我们这里来的患者,往往是久治不愈的患者。”朱婉华说,年轻人在良春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应该是朱良春老先生仁医仁术品性的传承。朱婉华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名中医工作团队指导老师,为了响应总书记提出的“走基层”、“弘扬国粹、传承中医药”号召,她不顾高龄,坚持到基层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定期坐诊带教,扶持基层医疗,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志于学习中医的年轻人,朱婉华已培养传承人30余名,从良春医院培养出去的中医人才达百余位。

27_看图王.jpg

更让朱婉华充满信心的是,曾经一度边缘化的中医药事业,当下真正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中西医并重”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将来会成为解决老年病、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重要出路。事实证明,坚持到今天,我们这条路走对了。”在朱婉华看来,中医药不仅可以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更可助力健康,“中医药是个宝藏,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朱家军”的故事,仍将持续。今年秋天,朱家第四代、朱婉华大姐朱胜华的外孙女,如愿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良春中医医院朱胜华副院长欣慰的说:“这孩子高二开始就对中医产生兴趣,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像课外书一样捧着看。”



分享